返回 第294章 终究走散了  开局不如狗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94章 终究走散了[2/3页]

  “用神”“格局”这三大技法,而且还没有讲透。

  当时大陆的命理学爱好者混沌初开,一无所知,嗷嗷待哺。可以想见,在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引导下,爱好者自然把“用神”、“格局”“旺衰”三大技法,认为是“子平学”法理真谛。

  在业界,“用神”、“格局”、“旺衰”,至今仍是流命的主流,甚至出现了单独的“格局派”、“旺衰派”,“用神派”,自以为以一技就能平天下。m.doucehua.com

  命理学完整、丰富的“法理体系”,被“阉割”、“窄化”得惨不忍睹。

  台湾的状况也十分类似。1949年之后,命理学在台湾也有过一段“空白”期。1960年后,吴俊民教授《命理新论》,重视身强身弱,推崇选用神、格局顺逆,不知不觉将“子平法”定位于清代以后,甚至以为唐宋以来,一直都是如此,影响了台湾整整一代人。梁湘润老师认为,1949年后的六十年,达到“用神、日主强弱……玄学之边际极限。”

  对内容丰富的“子平法”作严重的“窄化”、“简化”、“退化”处理,且荒谬地自以为是“子平法”的进步,作者将其定义为“后子平法”。

  命理学于是陷入瓶颈:“会看书不会论命”,即排出八字、大运之后,一直徘徊在“身强身弱、日格取中和、选用神”的怪圈。轻视“神煞法”,更不知明代之前的“纳音法”、“诀法”、“生旺库法”等多种古法;导致实务论命的三个层面中,“命局”层面语焉不详;“大运”层面、“流年(流月)”层面,几乎一片空白。

  为提高论断的准确性,丰富论断的内容,不少业者在运用“后子平法”的同时,或加入星命斗数、或加入奇门、六壬,进而展演到加入占卜、面相手相、姓名学、星座性格、水晶开运、风水改运、制解、吉祥物品……,多种预测术“大杂烩”,命理学失去了本来面貌。

  这就是“后子平法”的形成和现状。

  命理古籍

  《术藏》

  壁奥经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册全

  兰台妙选

  [明]万民英识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探原

  [清]袁树珊撰

  民国上海文化书局石印本

  八卷三册全

  展开全部

  科学性

  《术藏》100卷

  宇宙无边无际,星球数不胜数。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太阳是组成银河系2000多亿颗恒星中的一颗,仅这个银河系就是如此巨大——直径约为10万光年,而这个银河系只不过是我们用望远镜拍摄到的几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

  生命是地球演变而成的,根据生命全息论的观点,所有天体运动都会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地球生命,从而在地球生命体上留下其全部信息。人体信息与天体信息是息息相通、密切相关的。天人感应就是天体信息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天体运动的各种信息的感应,也是天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制相化的根本关系。一句话,人的命运与天体运动有关。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所构成的天干地支的排列,储存了人的命运信息。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5]

  成书时间

  成于西周

  顾颉刚关于《周易》卦爻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此文“推定经文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年代的范围,是极有贡献的”。[6]

  成于战国

  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易传的成书问题,自欧阳修《易童子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钱穆、顾颉刚、冯友兰、郭沫若、李镜池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史记》的说法不足信。其称易传为孔子所做,若非司马迁之误,就必是汉儒刘歆所伪窜。根据《易传》的内容来看,应是在孟子、

第294章 终究走散了[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