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九章 二宫之争  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二百五十九章 二宫之争[2/3页]

  殿下的一名青年微笑道:「恭喜父皇夺下合肥,今后江山永固,天下太平了。」

  孙权抬头看了他一眼,作为年近古稀的老人,碧眼仍是碧眼,却已经浑浊跟老花眼,紫髯更是变成了泛白的长须。

  青年为孙权的目光所震慑,连忙垂下头来。

  孙权目光有些复杂,沉声道:「子孝此时所喜,是喜朕夺下合肥,还是喜的是为你铺平江山?」

  阶下的青年正是吴国太子孙和。

  孙和闻言脸色都青了,忙道:「儿臣一片赤诚,喜的是江东从此无虑,绝无二心啊。」

  ….

  孙权脸色稍缓,心中仍存着猜忌,直到好半响才摆了摆手,沉声道:「子孝,出去吧,朕有些乏了。」

  「是,儿臣告退。」

  孙和如蒙大赦,赶紧出了皇宫。

  回望了一眼森然的宫殿,孙和心中惊疑不定,始终猜不透父亲的心思,暗然地想到:「父皇若是喜欢鲁王,又不另立鲁王为太子呢?大不了我走就是了。」

  作为吴国太子,孙和不出意外的话,将会是继孙权之后的第二位东吴大帝。

  只是鲁王孙霸的存在,让孙和一直心存芥蒂。

  按照自古以来的律法,太子与诸王之间的待遇是有嫡庶之分的,可孙权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居然让孙和跟孙霸两人同居宫中,不分彼此。

  直到有大臣顾谭、吾粲谏言孙权,礼制应该有所区别,甚至要求鲁王出镇地方。太子和鲁王自此分宫别僚,却成了矛盾的开端。

  孙霸认为自己的地位下降是太子及党羽所害,自从分宫别僚后,有了自己的侍御宾客后,便想方设法的对付孙和跟他的党羽,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取而代之。

  吴国的二宫之争已经持续了近七年,中间的内耗可想而知。最初的根源莫过于孙权的老迈昏聩,连他自己也不知究竟是喜欢孙和还是孙霸,明明立着太子,却对庶子鲁王恩宠有加。

  朝堂群臣将这一幕看在眼里,自然也有了分派站队之意,毕竟名义上孙和是太子,可受宠的是鲁王孙霸,这就让群臣平白多出了一个追着舔的对象。

  毕竟,孙霸成为下一任东吴大帝的可能性极高,孙权的摇摆不定跟偏宠就是铁证,群臣都不傻,偌大的朝堂就这()样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太子党,一派是鲁王党。

  吴国群臣中,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滕胤、施绩、丁密等都支持太子。

  而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等都支持鲁王。

  二宫之争的波澜爆发在双方有权有势的幕僚中,彼此互相揭发检举,不少人因此被孙权流放或者下狱。

  其中最惨的莫过于保持中立的陆逊,既不属于太子党,也不属于鲁王党,受到孙权的怒斥后忧愤成疾,不久便病死了。

  孙和听说诸葛恪攻破合肥,完成了萦绕父皇心头近四十年的战略目标,心中喜悦不已。

  他深知诸葛恪是忠实于自己一派的,如今合肥大捷,幕僚立下不世之功,对他的势力也将水涨船高。

  「鲁王啊鲁王,你自恃得父王恩宠,可不论是按照古制,还是以实力强弱而定,你都当不了太子。这个位子终究是我一人的,现在父皇年近古稀,说不定哪天就驾崩归天了,皇位必为我所得。」

  孙和阴冷地一笑。

  他作为第三子,按理说是当不了太子的,恰好孙权的长子孙登在赤乌四年逝世,次子孙虑更是十五年前就夭折了,这也让他孙和理所当然的拾级而上,顺位成为第一继承人。

  ….

  寝宫。妙书斋

  孙权在床前踱步,眼中闪烁着莫名的狠辣,他心中已经产生了一个极大的决定,过程是骨肉相残,而吴国朝政则会稳定下来,不会再内乱。

  作为年近七十的老人,孙权明白自己的一时昏庸造成了朝堂混乱不堪的地步,可毕竟一代大帝,与曹操、刘备鼎足而三的不世之雄,并没有完全的是非不分。

  如今的补救之法,已不是立谁为太子的问题。

  孙权手抚长须,暗自想到:「朕若是依照古制,立孙和为帝,则必杀了孙霸,太子党必对鲁王党群起而攻之,若是废黜孙和,改立

第二百五十九章 二宫之争[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