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84节 北归(九)  旅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684节 北归(九)[1/3页]

  当天剩下的时间,车队全力赶路。至入夜时分,大伙终于到了易县。

  易县县城坐落在太行山隘口外,是通往飞狐陉古道的必经之路。

  虽然历史悠久,但易县在这个时代,毫无疑问是一处偏僻贫瘠的大明七线县城,俗称老破小。

  可即便是老破小,这个时间点,车队也无法进城了。所幸县城老少平日里唯一的非农收入就是接待往来山道的客商,所以关厢还是有几家大车店的,足以容纳车队。

  一通折腾完,仔细安排好一应值夜事项,吴大掌柜和吴迁吴队长,顺路巡查了伙计们住的大炕房。进屋宣布明日起开始修整的消息后,吴掌柜临出门还不忘叮嘱大伙,睡前要用热水烫脚。

  这之后,二人回到了租住的小院。

  侧面厢房都睡满了人,唯独正房,吴少爷已经摆好了桌上几個家常菜,外加一小壶烫好的黄酒,就等着掌柜他们了。

  关上门,三人开始填肚子吃菜。

  这顿难得的酒菜,吃起来并不轻松。因为三个核心人士,今晚必须要商量好车队下一步的行止。

  眼下的困境在于:信息量太少,所以主事人很难做取舍。

  如果能确定附近有无法抵御的大型匪帮,商队的选择反而是最简单的:原地等候老家来人救援,或者干脆躲在易县城内躺平,待到年后再出发......没有匪伙会长期保持战备状态。枕戈待旦要耗费大量资源和精力,匪伙这种松散的团体根本坚持不到那时候。

  然而,以上这些论断,都是建立在仅仅两个探子身上的,并没有更多情报支撑。所以,这种推论很不靠谱,有很多种可能性,万一就是个流窜到此地的小股匪伙呢?

  最终,商量来商量去,三人的结论是,商队还是要抓紧时间出发。

  毕竟,堂堂一百多号人的大型商队被两个探子吓住不走了,这是荒谬的,不符合常理,也没办法和总号那边交待。

  既然决定走,准备工作就是做充分。面临城外大概率存在的匪伙,吴氏三人接下来细细商量到了半夜,才算是将事情定了下来。

  第二日一早,吴法正的贴身老仆平叔,从偏房被喊进了屋。

  在屋里,三人组郑重交给平叔一项任务:先行出发,去蔚州喊人来接引。

  这是万全的应对。无论如何,哪怕蔚州方面来人白跑一趟,也比缓急时刻孤立无援来得好。

  再说了,就眼下这支商队的总货值,出了状况劳动老巢来人接应,一点毛病没有。

  能被族中安排到吴少爷身旁负责日常保护工作,平叔远不是看上去那般朴实平凡。

  事实上,平叔正是吴迁的上上一任,早年间担任过族中的护卫头目。如今主要是年纪大了,他这才被安排到吴大少爷身旁当个闲差。

  问清楚事由,平叔二话不说就点头应下了此事。

  对于如今的平叔来说,这个任务不难。

  他一个四十出头的不起眼老男人,只需要准备一点日常杂货,就可以冒充行脚商,混入某个零时商队,穿过太行山提前去蔚州。

  真要是附近有大股盗匪准备做“大买卖”,反而会对零散客商视而不见,以免造成恐慌,泄露消息,影响大局。

  另外,和一般人想像的不一样。其实真正穿越太行山的路程,还是比较安全的。

  山西号称表里山河,关键原因是南北向的太行山脉,将山西和河北平原隔开了。

  沟通两地的山径,从北到南,一共有八条,就是著名的太行八陉。这其中,怀来通往京城的军都陉,蔚州通往易县的飞狐陉+蒲阴陉,以及太原通往石家庄的井陉,是最重要的三条驿道。

  这三条路,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初大军出塞,明末满清取道蒙古入关劫掠,包括李自成入京,乃至于历史上无数次牵扯到北方的大战,三条山径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如此重要的战略通道,历朝历代都是有军事驻扎的。

  大明在这些要道上,同样修建了关隘,布置了兵马驻防。有名的紫荆关,就位于飞狐陉和蒲阴陉的交接处,是著名天险,商队之后也要路过。

  这就是为什么山道反而安全的缘故:关键节点都有官兵驻守,平日里往来巡逻,不可能放任大股盗匪出没。

  至于等闲三五个蟊贼......这年头的行商都不是吃素的,出门都是成堆聚伙,人少了,谁抢谁还不一定呢。

  另外,在天下有数的险峻山道打劫,其实很难操作。羊肠道两旁不是悬崖就是峭壁,想找一处埋伏的地点都很难......总不能从峭壁上飞下来吧。

  真正对行商产生威胁的,反而是两百里山路带来的各种自然危险。好在平叔早年间来往于两地,熟悉路况,正是完成任务的不二选择。

  接下任务后,平叔当即捡选了几样符合散户身份的货物,然后命人牵来一头驴,在驴身上支好木架,将几样货物捆扎牢实。

  准备好货物后,平叔换了身符合身份的土布棉袄,再戴上一顶半旧毡帽,用一块粗布砂巾围住脸。

  最后,他就这样孤零零一人牵着驴,走出大车店,消失在了进入县城的城门洞里。

  消失的平叔只是开始,昨夜三人组商量好的应对路数不止有平叔这一路。

  接下来两天,吴掌柜悄然进出了县城几次。

  易县是吴家出蔚州后的商路第一站,自然有本地常年打交道的商户可供联络。

  和下家谈妥后,吴掌柜立即出手了两车相对价值不高的货物。与此同时,也在本地采购了一些货物。

  购进购出的这些货物,都是在天黑后,悄悄摸摸通过零散搬运的方式交换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密。

  而在这期间,不时有一两骑护卫悄然离开了县城区域,不知所踪。

  等这些工作做完,已经是车队在易县修整的第三天了。

  第四日晨,一切准备就绪的义鑫隆商队,准时在天光亮起那一刻,踏上了归途。

  依旧是十三辆马车,依旧是百来号人。ωWW.doucehua.com

  如此规模的商队启行,自然瞒不了人。这一刻,县城内外,城上城下,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目送着车队,沿城北的官道缓缓而行。

  嗯?怎么是北上?......不对头啊,不是应该走西边吗?

  易县的位置,就在太行山隘口外,和蒲阴陉驿道是平行的。

  正常来说,商队从易县出发,应该向正西

第684节 北归(九)[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