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番外七 黄维周  天下安康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番外七 黄维周[1/3页]

  安康二十二年(639年)。

  自安康十二年,黄维周被任命为天南都护府都护,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

  作为黄明远的嫡三子,黄维周的身份,一直是比较尴尬而特殊的。尤其是当年的拥立风波,让他在顷刻间登上山顶,又被打落山崖,更使得他和父亲、兄长之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隔阂。

  这些年来,黄明远有意识地在补偿这个儿子,给了黄维周很多超出身份的待遇和自由,但越是如此,越让黄维周心有不甘。

  站惯了山巅看风景,就再也不愿意待在山下了。

  不过随着兄长的地位越来越稳定,黄维周根本无力威胁兄长的位置,所有的不甘,在大势面前,只能化为无奈。

  其实黄维周觉得自己并不比兄长差,之所以有现在的局面,只是败在“嫡长”这两个字上。于是黄维周从小便拼命地学习,只为证明自己。

  黄维周在政事堂观政了五六年,又在军中历练了几年。

  到了安康八年,二十二岁的黄维周被任命为南安郡太守,这是黄维周第一次主掌一地军政事物。

  不得不说,黄维周被黄明远磨砺地很好,不管是军事还是政务,都处置的妥妥贴贴。而且他善于推陈出新,利用政策,因地制宜,短短数年之间,南安郡便大治。

  这让黄维周的野心,更加膨胀。

  在黄维周看来,他要是太子,不会比大兄差。

  安康十一年初,吴州发生谋反大案。时江南大旱,粮食减产,物价飞升,余杭郡谢氏、虞氏、骆氏等大族,不忿于朝廷的商策和对江南世家大族的打压,眼看出现天灾,便企图囤积居奇,抬高粮价,制造混乱,在江南掀起一场人祸。

  可惜这些人着实高看了自己。

  黄明远得知消息之后,立刻派人从荆州、湘州、安东等地往淮南、江南运粮,抑制粮价,同时又命吴州按察使赵温康彻查粮价飞涨之事。

  对于黄明远来说,粮价是底线,不能给任何人在粮价上肆意妄为的机会。

  赵温康是个酷吏,性格狠厉,手段毒辣。他一出手,此次余杭粮事件立刻扩大化。从谢氏、骆氏、虞氏等开始,数十家江南大族被查,甚至赵温康还将其定性为谋反案,将余杭上下,掀了一个底朝天。

  江南大族,虽然也不是泥捏的,但很显然,他们已经无力对抗大明朝廷的暴力机器。

  不过这些人也不会任人宰割。

  既然赵温康要来场大的,那他们就让这件事大到赵温康也撑不住。

  很快会稽郡名仕贺源在被捕之后,供述出幕后主使为吴郡王黄维周。

  此言一出,震惊所有人。而此时江南大族充分利用影响力,使得这个消息如长了脚一般,传遍整个江南。

  这案子破天了。

  黄维周受封吴郡王,本就跟江南联系密切。他本人更是和贺源为好友,还曾亲自拜访过会稽贺氏。

  双方这么亲密的关系,任谁都相信了。

  而且民间不管真真假假,最爱看兄弟争家产的戏码,谁敢不相信,这是吴郡王为了夺嫡做的。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

  而赵温康也傻了眼,他虽然想办个大案,讨天子开心。可这个案子,已经大到他不能控制的地步,这不一定能讨得天子开心,反而有可能把自己逼到绝路。

  余杭离着洛阳毕竟有一段距离,传到洛阳之时,此事已经不可控了。

  黄明远当然不相信。

  倒不是黄明远偏爱孩子,而是他清楚,三儿子就不会做这种蠢事。如果真是他做的,无论是细节还是退路,都不会这么粗糙。

  黄明远很清楚这种手段,浑水摸鱼啊。

  不过流言这种东西,制造容易,但要想破除,反而千难万难,不管你是不是,都会引得一身骚。m.doucehua.com

  黄明远只得快刀斩乱麻,一边令人快速处置江南的案子,不管是赵温康还是江南参与此事的各家,都尽快清理,同时又命黄维周为岭南大都护府副都兵马使,远离流言漩涡。

  此事很快被处理干净,毕竟江南世家大族,除了骨头软,就是战五渣。

  但

番外七 黄维周[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