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最终章 盛世曙光[3/3页]
是不顧自己死活的皇帝和王公大臣們,這些家伙倒是飽食終日,不用擔心挨餓,可老百姓都要餓死了啊!
當柳升帶領他的十幾萬大軍,從張五和劉子進把手的紫荊關回到關內,趕來與王賢匯合。王賢終于開始攻打北京城。
已經軍心渙散、離心離德的守軍將士,哪里還會與他們死戰?甚至有軍民偷偷破壞城防,幫助王賢攻城。看到大勢已去,城里的王公大臣也坐不住了,趁著守城混亂,偷偷聯系城外,打開了朝陽門,放王賢大軍入城。
皇城中得知外城已被攻破,朱瞻埈坐在堆滿柴草的乾清宮中,想要**殉國。張太后苦苦勸他不要做傻事。朱瞻埈說朱允炆能干的事,我也能干。張太后嘆氣道:“他可沒把自己燒死,還好端端的在通州待著呢!”
朱瞻埈一聽愣了,再也沒有勇氣**,讓太監傳話出去,希望能體面投降。
王賢接受了朱瞻埈的投降,很快便穩定住京城局勢,又將通州的糧食運了過來。老百姓捧著白花花的大米喜極而泣,對王賢的那點怨氣,全都飛到了九霄云外
將皇宮收拾出來,王賢便恭請建文帝入京。其實,朱允炆一點不想踏入北京一步,這里可是朱棣發跡的地方,每一塊城磚都帶著濃濃的燕王氣息。也許有人會生出報復的快感,但朱允炆只覺得渾身難受,恨不得趕緊敷衍完了猴戲,好回交趾的山廟去
但自打燒掉金陵的皇宮,亡命天涯那天起,他便已經籠罩在別人的意志中身不由己。此刻,重新坐在龍椅之上,也依然只能按照預先寫好的腳本,一板一眼的演著屬于別人的戲碼。
當年二月,朱允炆下旨復位,改國號為正統。
同日,朱允炆又下旨封王賢為德王,并追封三代祖先。又任命王賢為大都督,總督天下兵馬軍政。
再一日,朱允炆下第三旨,命削除天下藩王兵權,并命各地藩王限期到京城居住。
各地二十幾個親王,近百個郡王,上萬宗室大嘩。立即便有十幾個王爺起兵造反,也要學著清君側
軍情報到北京,朱允炆卻以龍體不適為由,命德王監理朝政,總攝軍政大權。自己居然不顧大臣勸阻,在慶壽寺繼續當起了和尚
王賢立即派莫問、柳升、張義、薛桓、鄧小賢五員大將,各率兩萬兵馬,分赴各地平叛。那些廢柴一般的朱家王爺,哪里是這些虎狼之師的對手。半年之內,所有叛亂平定,那些造反的王爺,還有和他們勾結的宗室,都陸續被押送回京。
回兵之時,莫問等人順便把余下的宗室王爺,也一股腦捎回京城,為禍地方近六十年的宗藩皇親,終于被一掃而光,天下官民無不額手相慶。大軍所到之處,鄉紳百姓居然夾道歡迎,可見這些寄生蟲有多不得人心!
王賢此舉可謂一舉四得,一是收買了天下人心,二是消除了宗藩的隱患,三是節省了一半的國庫開支,四是為他的下一步掃平了障礙
正統元年臘月,朱允炆從廟里出來,下旨給王賢加九錫。這下就是傻子也明白,皇帝要把皇位禪讓給德王了
不少人開始上表勸進,王賢卻不為所動,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恢復生產、鼓勵工商、解除海禁、廢除編戶等一系列方針的推行上。
這些方針都是王賢針對十幾年里切身體會到的弊端,深思熟慮推出的舉措,可謂對癥下藥。三年之后,天下大治、五谷豐登,交趾平定、四海來朝
而這時,生命已經走到盡頭的朱允炆,再次提出要將皇位禪讓給王賢。
這一次,跟三年前的情況大不一樣了,王賢已經徹底征服了天下人心,官民百姓早就只知有德王,而不知有皇上。妙书斋
而且朱允炆唯一的兒子朱文圭,已經被朱棣父子關成了不辨牛馬的白癡,也沒有子嗣,所以皇位禪讓給王賢,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天下文武一同上書勸進,成千上萬的耋老士紳到京城跪求德王殿下順從民意,王賢終于勉為其難,同意接受禪讓,定年號為鼎元,但不改國號,依然是大明天下。
隨后便是登基大典,冊封后妃。
王賢一共冊封了一后三妃。林清兒為皇后,寶音琪琪格為皇貴妃,靈霄為賢妃。但熱愛八卦的人們,卻津津樂道于,那位被封為貴妃的徐氏徐娘娘,到底是不是徐妙錦
登基后,王賢自稱大官人,在位六十二年勵精圖辟,政治清明、國泰民安,自由寬松、文化昌明,工商鼎盛、國富民強,開疆拓土、萬邦來朝、史稱鼎元盛世。
全書完
最终章 盛世曙光[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