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4章. 雪地访友逢奇遇(1)  礁.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24章. 雪地访友逢奇遇(1)[1/3页]

  春节,家人团聚,走亲访友。

  年初六,大雪初晴,阳光灿烂。焦亦石回到了久违多年、已然陌生的故乡。

  那是赣江与鄱阳湖交汇的水网之地。

  千里赣江一路向北,流经洪城后,主流依旧北行较远而入鄱阳湖。但主流的东侧,却陆续分出几条支流,支流再分,就象树杆分枝一般,分出了许多支流就近的流入鄱阳湖,于是,形成了这片盛产水稻的赣鄱水乡。

  焦亦石的老家就在分出两条支流后的赣江主河道东侧的灯洲村。

  这里的地名多以“洲”称谓,那是交叉的支流将地面分隔成大小不同的许多的地块,一个地块就是一个洲。随着岁月变迁,有的支流变宽,有的支流淤塞,于是,也出现几个洲连成一片的大地块。通常,一个大地块就是一个乡,若干小地块也组成一个乡。ωWW.doucehua.com

  灯洲村西邻赣江,江中近灯洲村一侧有一个长而窄的小岛屿,形似龙舟,当地人叫龙舟屿。相传,古时龙舟屿上有一高高的灯塔,晚上有人将灯点亮,引导黑夜里赣江中行驶的船只、木排,据说,这就是灯洲村名称的由来。

  焦亦石幼年,家乡给他的深刻印象就是几乎每年的夏季都会“涨水”——闹水灾。虽然有不少的土筑围堤,但挡不住滔滔洪水。记忆中,家乡最后一次堤破水漫田园,是焦亦石读初中二年级时。随着每年围堤的加宽加高加固,后来再没听到叫人心怯的水灾了。

  下了公交车,踏上故土,举目四望,家乡几乎成了雪原。

  田野上、房顶上、路旁,履盖着厚厚的积雪,阳光下很是耀眼。树上,则是绿叶白果相间。以前常见的稻杆为顶泥巴为墙的草房已经绝迹,代之而起的是二、三层甚或四、五层的楼房,间或还有点老式的瓦房。水泥村道代替了以前的泥土、沙子小道,村道虽不很宽,人来车往却是方便了许多。不知是人们的清扫,还是风吹或水泥内热的作用,村道上不但没有残雪,而且较干爽。

  焦亦石缓步走在水泥村道上。

  阳光下,虽阵阵北风仍带寒意,路上来往行人却是挺多。有人驻步向焦亦石望望,或许似曾相识,却又不敢相认。焦亦石记忆中的面孔,却又不见出现。是啊,“少小离家老大回”,路上行人谁相识。

  在一户近亲族人家里坐了坐,互道祝福、聊聊家常后,就告辞出来。焦亦石此次回乡的目的,主要是想见见幼时的伙伴少华和建生。听同是幼时伙伴的邹伦讲,那两人遇到邹伦时,总是问起焦亦石,希望焦亦石回洪城时能来相聚相聚。

  焦亦石经打听先找到建生家,那是一幢三层楼房,与城里的住房相比,不知是几个三房两厅了。

  在大门口,建生的妻子见到这位不速之客,问:“你找谁?”焦亦石答:“找建生。”

  很巧,建生正在家,闻听后从

第124章. 雪地访友逢奇遇(1)[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