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后记 3  长风万里尽汉歌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后记 3[2/3页]

  ,每到该去朝见进贡的时候,那还是该怎么去就怎么去。

  他们的勇气先是表现在对内的社会舆论煽动,引发欧罗巴土著们对中国的反感,具体的操作就是表现在对华货的反感和抵制上。然后他们还派出人手进入到代国、赵国、宁国,去煽动各国境内的欧巴罗土著的情绪和组建反抗武装。

  这是在一步步逼近红线。一种看起来有些‘怂’的法子,但却是极稳当的。

  而代国、赵国、宁国,甚至是他们背后的吴国、洛国、沐国和安国,七国境内都有不少的欧洲土著。就是这些年里,中原在屡屡向外迁徙‘贫民’,那具体到西陲七国国内,欧洲土著依旧占有很大比例。

  这些人若是闹腾起来了,绝对能给七国制造不小的麻烦。

  只不过,百年光景流逝,西陲七国的汉化之功又岂会半点无有效果?

  要知道,这些个藩国建立之后,并没打一开始就对一神教和天方教喊打喊杀,甚至就连税赋上对二者的信徒都只添加了不多的一些额度。真正让二者在随后的岁月里沉寂下来的原因是各国官方对两教信徒的压制。

  随着西陲各国根基的建立,统治的慢慢牢固,一些在意识形态上不能与各国高层保持一致的土著们,就陆陆续续的‘脱离’了自己本来拥有的岗位。并且他们的下一代人的发展也会遭受限制。除非他们愿意放弃一些坚持……

  一些事情不会被红果果的显露出来,但却能成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规则。

  而且西方的社会传统是长子继承制,这与各藩国所推行的推恩令,是完全的两码事。但后者无疑是可以得到人心的。

  那些个长子便是继承家产之后,会不会倾向于各王国且还说不定,但那些得到了好处的次子、三子,乃至无数子,倾向于各王国者却是十有八九。

  再加上各国的商人阶层,传承至陆齐的科举制度,可没有商户不准参与的规定。对于欧洲政治地位并不怎么高大上的商人们而言,那些方块字和中国人虽叫他们头疼之极,但只要肯用心去培养,一切都不成问题。ωWW.doucehua.com

  看晚明时候,那些个为了在中国传教而穿起儒服,行起汉礼的利玛窦们。就是一个个再真实不过的例子。只要有足够的动力驱使他们!

  而现在来自东方的科举制——可以步入官场,获得与贵族比肩的权势和尊敬,这是叫整个中下阶层的欧洲土著都不能抵御的诱惑。

  中世纪的欧洲,社会阶层已经十分禁锢,而现在传来的科举却是一副实实在在的登天梯!

  那对整个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有多么巨大,就可想而知了。

  西陲各国用推恩令和科举来撬动西方禁锢的社会结构,影响重大,很是有利于汉字汉话的推广。就像英语在天竺成为了官方语言,中国除了官话还有各地方言,百年后的西陲七国就是如此个模样。

  汉语是官方语言,而在民间,各种非官方语言则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短时间内各国也是处理不掉的。

  ……

  夜晚笼罩着新元府,这是赵国的都城,它有一个很古老的名字叫维也纳。

  卧座于多瑙河畔的兴元府是赵国境内数一数二繁华

后记 3[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